设计背景
你是否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情况,
关了灯之后,从一片的光明之中突然陷入了被黑暗所支配的恐惧当中。
在灯光突然变暗之后呢,人类的眼睛无法在一瞬间适应漆黑的环境。
因此,想要从开灯按钮处走到自己床上,
并准确的上床似乎变得特别的困难。
因此有很多人会选择购买夜灯,然后一整晚都打开着,虽然灯光微弱,但是这样的光源也会对人们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,
并且会浪费电。
总结一下,人们在夜间对灯光的痛点有以下三个:
- 用户很难在漆黑的环境中找到夜灯开关开关。
- 夜灯如果一直保持常量,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用户睡眠,并且造成电量的浪费。
- 重复开关灯,会使用户感到繁琐,而且关灯后很难找到床的位置。
设计过程
那么,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做到:
- 使灯光自然变慢,使人类的的眼睛能够适应黑暗的环境。
- 它使用和操作起来一定要简单,且不需要在黑暗中作出特别精细的操作。
根据这两个需求呢,我们想到了“倒置”这样的手势。
也就是说,用户在黑暗中,将这个“倒置灯”进行旋转,然后放置桌面上,就可以达到呼出他的亮度的效果。
倒置这个手势操作起来简单,不容易出现差错,适合在人们看不见的情况下按照感知进行操作控制。
具体实现原理:
通过红外传感器,在黑暗中感应到用户后,会亮起提升灯,在黑夜中提醒用户夜灯的摆放位置。
通过倒置这一行为,倒置夜灯之后,夜灯发出光亮,并会如同沙漏一样,灯光亮度会随时间逐渐减弱。
元件的应用介绍:
整体的操作流程:
首先,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到用户,提示灯会亮起,之后舵机进行旋转,灯柱从两端伸出,之后机器自动思考是否还能感应到用户,如果可以的话,继续第一步的操作,如果不可以,灯柱恢复,提示灯熄灭。
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设计好的模型效果:
他的外观大致看来,形似一个沙漏,更加迎合了“翻转”这一手势的状态和形象。
这个是没有亮起来的状态,
接下来大家可以看一下在夜间亮起来的状态:
操作视频
立即注册